Apple Pay (蘋果支付)3/29日登台,短短兩天時間就已經超過41.5萬張的綁卡量。使得原本在台灣鮮少被關注的行動支付,再次成為討論的話題。

(圖片來源:蘋果迷)

至於甚麼是Apple Pay?簡單來說就是把原先的信用卡,與蘋果公司出產的3C產品做綁定,再利用感應刷卡的方式完成付款,意味著以後出門只需要準備手機就可以完成消費行為。與傳統信用卡不同的地方是Apple Pay會產生代碼(token)來保護卡號,並且要求需透過指紋辨識才能進行交易,如此一來在安全性又更上一層樓。

然而Apple Pay的入門門檻高,機種必須是有搭載NFC、Touch ID 的蘋果裝置,以及 Apple Watch才有辦法支援。此外Apple Pay目前在台支援的銀行數仍不多,因此在消費時可能會造成店家沒辦法提供服務的窘境,例如7-11不支援而全家只支援台新/銀聯卡。

Apple Pay登台開闢了一條新的支付管道,然而這條路要走得長遠走得風光,仍有許多要克服的關鍵,包括硬體設備的支援、未來能否結合金融卡、電子票證等服務以及銀行數的提升都將成為Apple Pay在台發展應該考量的問題。

(圖片來源:瘋先生)

Apple Pay的登場使得原本IOS與安卓系統的差距變大了,然而安卓用戶也不必心寒,安卓支付(Android Pay)在未來也將進入台灣市場。除此之外,更有三星支付(Samsung Pay)加入這場戰局,三種支付方式大同小異,但仍有各自的優缺點。

Samsung Pay 本身即可支援一般刷卡機採用的 MST 機制同時支援NFC,然而Android Pay 與 Apple Pay 必須更換對應感應機制的刷卡機設備,因此對於零售通路端將增加額外更換硬體的成本問題。

相較於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需要搭載較高階的旗艦機種Android Pay的入門門檻相對低許多,只要作業系統是Android4.4以上,同時內建 NFC 近場感應功能的手機即可使用。

在安全方面,Apple Pay有指紋辨識系統Samsung Pay除了指紋之外更加了一層KNOX的虛擬空間防護,反觀Andriod Pay在安全上僅有在進行大金額交易時才會啟動解鎖機制

(圖片來源:wtvox)

科技的高速發展,原先的流通貨幣逐漸減少,行動支付業者越來越多,未來這塊大餅誰能夠掌握優勢領先群雄,值得關注。
然而目前台灣大多數消費者對於行動支付的使用度仍不高,主要小額消費依舊使用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的方式,再者,不夠普及的硬體設備和規範嚴謹的政府法規之下,行動支付的發展,仍考驗著每個開發者的頭腦。

(圖片來源:匯流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