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段耳熟能詳的句子說明細雨綿綿的天氣,使得路上行人心情鬱悶煩躁,也傳達了在清明節梅雨的到來。然而在台灣,梅雨季真正來臨的時間,是在56月份。回想今年畢業季的時候,出現幾次連續長達一個禮拜的大雨,似乎用細雨綿綿來形容它已經不夠貼切了,到底這些擾人的日子怎麼來的?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梅雨是怎麼形成的吧!台灣梅雨的形成是由於這個季節的大陸冷氣團與太平洋暖氣團勢力相當,常在華南至台灣、琉球一帶相持不下,形成滯留鋒。「滯留鋒」這種鋒面特色就是會帶來豐沛的雨水。而且,鋒面上常有低氣壓擾動發生並伴隨中到大雷陣雨,所以每到五、六月會為台灣地區帶來豐沛雨水。而此刻的季節,正好是江南地區梅子成熟的時刻,加上長期下雨容易導致物品發霉,故得「梅雨」、「霉雨」的名稱。

water-815271_640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雨勢大、時間長的梅雨季令人感到厭煩,但它卻是台灣每年最重要的雨水量來源,然而梅雨期間的降雨量是否固定呢?根據中央氣象局各地氣象站的降雨量統計,雨量的多寡並沒有規律性,最多的雨量則是跟最少的雨量相差了300毫米。

mypic1-03

圖1 1951至2015年各年梅雨期臺北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mypic1-04

圖2 1951至2015年各年梅雨期高雄氣象站之累積雨量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梅雨時常伴隨著強風與雷擊,雨彈更是容易造成地方淹水的災害。好比今年第一波梅雨鋒面到來,許多大學校園不堪大量雨水,變成一座座的水上樂園。梅雨季節已經過去了,緊接著熱帶氣旋開始擾動,颱風會陸續的形成,進入新的天氣型態。台灣處在天氣多變的地理位置,也豐富了這座寶島上的生態。

d1087488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arrow
arrow

    life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